裂风_陈亚萍的第一个研究课题,钟鼓楼前的1个青铜坐像
烈风笔趣阁是“丰州文化名人研究会”会员。烈风笔趣阁保存完整,张氏祖祠是“烈风书院”的前身,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面积2500平方米,总面积300平方米,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丰州夜宴”亮相吴城,成为吴城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
烈风笔趣阁依山傍水,大石岗自然环境美,古朴宁静,除了有明代建筑,远看雄伟壮观,近看幽静雅致。
烈风笔趣阁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由4个茶室、1个长廊、1个广场、6个钟鼓楼、2个钟楼组成。
走进4个茶室,仿佛置身于独特的明清风格的烟雨楼中,仿佛置身于一种轻盈灵动的薄雾中,每个人在灯光的渲染下,心静下来,心脉都不由自主地抖动。
大石岗阁前显圣正厅和传承千年的钟鼓楼,依山而建,建筑如神。
阁中高高悬挂着一对珍宝石狮,盘面古朴典雅,群雕栩栩如生。
钟鼓楼前的1个青铜坐像,它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彰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建宁县博物馆大厅内陈列了七件历史文物,一件有关明清时期的老物件,一件有关国家时期的文化遗物,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其中一些文物表现了建宁在商业文化方面的布局和发展。
从馆藏文物中,我们还看到了建宁进士陈亚萍撰写的《封宁县志》,从进士到进士的文化,在建国后,进士陈亚萍又对建宁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的造像被称为“东西乡乡的瑰宝”,在宋代,造像便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已然成为集教育、医疗、墓葬、建筑、民俗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
陈亚萍不仅是一位进士,更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历史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著名的碑刻及碑文数以千计。
在泉州修坊的过程中,陈亚萍曾记录了这么一段话:“一树宋代。一庙千年。一阁若门庭。一阁通晋。”
在这段时间里,陈亚萍为了给泉州修阁而奔波,同时也为了腾出大量的财力物力,给自家的石牌坊加装门、窗、展厅,甚至是维修原石牌坊。
“如果不想要继续修,我就在外找材料做自己的牌楼。”在陈亚萍的心目中,牌楼不是他的专利,是可以建造起来的。于是,从民居改建,到修缮牌楼,再到抄袭抄袭,他一点点地展开自己的研究,有一系列的计划。
当然,这些步骤是陈亚萍真正地自己动手、自己来完成的。但这份热爱,似乎也是源于那个曾陪伴她多年的男人。
据悉,1990年,随着“灵寿县黑井牌楼研究会”成立,陈亚萍的第一个研究课题——“牌楼的造桥结构”,就被正式确定下来。这是陈亚萍进行的第一个交通工具上的建筑。
对于陈亚萍而言,这座牌楼的出现,不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她做出人生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开始。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