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止境?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动态退出时结合学生能力水平
永无止境和永无止尽
——访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副总裁吴建海
编者按:
日前,从教育部获批“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试点”项目开始,今年年初国务院又将全国性的“双减”工作确定为“压减校外培训”的重中之重。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民航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双减”工作的相关安排,即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动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1年,我国‘双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总体进展符合预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顺利完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1年7月7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科学划定学科类培训的班型,有效提升非学科类培训的比重,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个性化培训。
各地也纷纷细化了“双减”工作的具体任务,探索开展“双减”工作试点,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成都、西安、南通、青岛、厦门、大连、合肥等省市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经验。
例如,上海市制定《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通过引入区级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社会各方参与治理方式,以及为期三年的治理周期,指导规范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并实行动态管理,并在集中检查、动态评估、动态退出时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双减”工作评价结果等因素,确定拟新增审批的行政区域内培训机构类别和数量。
广东省广州市于2017年率先对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进行了试点,主要分为“营转非”和“营改非”,明确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照执行,但不得再设学科类培训科目,学校和社会组织不得举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参照执行。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已对1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营转非”试点,并已形成办学资质、培训内容、收费标准等基础管理办法,供申请机构根据需要开展业务。
广州市于2021年11月印发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明确培训机构应当设立符合办学条件的专门场所,配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教师、培训课程、考试安排、教学资源、教学方案、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明确,培训机构可聘请教育培训机构总部、民办学校总部等符合准入条件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等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由政府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为学校管理人员颁发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并接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业自律监督。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