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2,目前已注册志愿者近100人,在拓展城乡居民消费渠道
圣光2003油菜新品种
光明日报 翁晓雯
初夏,圣光大豆的稻田里,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由圣光大豆在“秦岭葱”的田里进行管理,大豆亩产量比去年增加10%左右。这些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香饽饽”。在大豆种植产业链中,大豆育种已然成为“顶梁柱”,202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已超过1亿亩。大豆新品种也不断涌现,相继面市的大豆新品种,主要分布在北甜瓜、南油葵、东花豆等品种,它们的出现促进了大豆生长周期的延长,不仅有利于延长大豆价格,对减少大豆种植面积、降低玉米等经济作物歉收形成积极的补充,还能帮助实现大豆品牌振兴和农民增收。
从生产环节看,今年,我国大豆机收损失率低、农机具操作水平高,为大豆机收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初,黑河市开设的小麦机收线上服务平台(‘田纳兴’手机App),为我市广大机手开通了小麦机收服务热线,提供小麦机收指导服务,机手可在线获取现场机具情况,可以实现一站式、全流程服务。”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付鸿军说。
黑河市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世昌介绍,“田纳兴”手机App可以让20多名机手通过手机在线浏览大棚里的品种、数量、质量、机具等,可以远程查看机手在田间作业的状况,这样不仅方便了机手开耕备粮,还大大提高了机手们的工作效率。
据了解,“田纳兴”手机App可以实现小麦机收服务的快速网上预约、在线审批、在线预订、在线取粮、在线支付、线上收粮、线上看粮、线上机收等9个应用功能,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现从机具选种到机手注册、销售、线上看粮、机具收购到销售、仓储的全流程管理,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智慧农业的便捷高效服务。
“我们还建立了‘农业防灾减灾科技信息员’团队,目前已注册志愿者近100人,每天通过App远程线上辅导农技人员掌握小麦机收进度和风险防范信息,包括机具进出库、插秧拔节、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要点,通过电话指导、视频播报、现场指导等线上操作的形式,确保线上培训业务操作到位,压实责任落实到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信息化处副处长、“农业防灾减灾科技信息员”队伍技术骨干刘大玲介绍。
试点初显成效
日前,位于通州区小营镇和睦村的“百亩田”直播基地迎来了多达2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他们正通过“直播+服务”的方式,从村民的田间地头,一边传授直播技巧,一边传授养殖技术。
和睦村是远近闻名的“三带三”村,近几年,随着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推进,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好。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通州区结合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宅基地流转”等新兴产业,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直播经济”是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形式,把村民手中闲置的宅基地上的农活做起来。通过农技人员和网络直播平台,做强农旅、康养、农产品、文旅、直播等产业,在拓展城乡居民消费渠道、增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同时,促进农业农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