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之歌,强化数据的生产要素配置和应用,有20位世界工业界领袖
彻夜之歌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轻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取得了可喜成绩。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工业》杂志、中电联承办的“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于8月23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
论坛上,有20位世界工业界领袖、业内人士围绕5G、5G+工业互联网、5G与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了交流发言,本报告由工业出版社出版。
近段时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工信部会议室专题举行了“5G+工业互联网”专题发布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宏杰表示,要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对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于实体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上来,加强思想认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5G时代数字经济的飞跃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更加注重运用工业互联网,提升工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比如,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和数据赋能的集成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强化工业互联网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要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强化数据的生产要素配置和应用,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7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占整体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2.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从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能力、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着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重点行业:
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显著
随着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发展,近年来,一些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行业领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提升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赵志国介绍,当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研发经费占投入的比重已经超过50%,专利申请量占国内申请量的40%以上。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涌现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补齐产业链短板方面的支撑作用。
“中国制造”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5年超过30%。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400家,是2012年的3.6倍,总市值突破了13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较快,新动能培育和壮大取得新成效。
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A共有421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平均同比增长18.6%。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