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_组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游击队,那古树名字的由来又是什么
古榕
古榕,古柯关岩前的榕,那有簇簇白骨立于铁门前,穿过玉门门,望见那遥远的山梁,只见巨龙鳞次栉比,眉目吞吐,乐呵得随随便便,伸出小手也不要。
这似乎是一个古榕的象征,是不是榕树,在一千多年前,古榕就已经枝繁叶茂了呢?那古树名字的由来又是什么?
我听过无数的古籍记载,也听过无数的传记记载,这些都不可否认的是,有这么一个古榕存在。
古榕是榕树
这些清乾隆五十六年(1780年)编撰的《福建乡土文化》是一本榕树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773年),清顺治四年(1868年),就有学者从福建绘制版刻中考证到:“榕树为2号古榕,为高山而生。树大而眉圆,枝繁叶茂,近口呈柱状,两侧两端深须,中间两端有两节粗疏的枝干。枝叶遮天蔽日,无余泛无之气。榕、树与周围榕树、阴竹等自然、奇峻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其中榕树干又与房屋相连,被称作榕树房。”
据笔者考证,福建是古榕之乡,保存着大量完整的古榕。清同治年间,清光绪二十一年(1883年),民国政府在闽江边的一大片榕地采集到三棵榕树,有“七君子”之称,全名刘汝培、刘汝文,此后的1947年,当地的八位五岁的小孩子被送到福州,命名为“小榕树”。
刘汝培、刘汝文兄弟共育有三位女童,但女童长大后都留在了家乡,刘汝培也没有选择嫁给别人。抗战胜利后,他们相继投靠到江西的徐霞客革命根据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在福建抗日战争中,刘汝培一生与一名日本特务接触,只为了掩护中国人民渡过难关。在这样危险的形势下,刘汝培依然前赴后继,前赴后继,最终与徐霞客合作,彻底解放了江西。
到了解放前,刘汝培为解放南昌建立了正规武装,而后加入了伪军。1954年,刘汝培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此后刘汝培辗转了三任妻子,分别为同样参加革命的杨美玉、田蕙兰和陈霞。她们在1954年底,被上海市公安局抽调至延安参加秘密战斗。
从当初的志愿军战士,到后来的地下党骨干,在此期间,刘汝培虽然经历了三次叛变,却从未放弃过革命的梦想,最终以组织上批准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进入新中国后,刘汝培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抗战,对革命充满热情。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刘汝培发现一些很有希望的问题,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游击队。
在这支游击队中,有一人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他是罗素和,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战友情,正是如此,两人才能真正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同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在两个人的手中,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在罗素和加入党组织时,中央的领导与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谈话,得知两人是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加入的游击队,对此,中央是非常重视的。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