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屋檐穿斗与轿子屋脊相得益彰,当时父亲被封为了文昌府文昌县的县令
凌烟阁是一座在文人云集区,集艺术设计、艺术教育、艺术展示、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点。
文/凌烟阁景区
景区位于位于大连凌烟岛西南部,临近园区入口处,自然景色优美。景区以水城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以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为载体,因现存一座中西合璧的形制独特的建筑群而得名。
凌烟阁景区占地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室内为仿古层,层次分明,总高约1.9米,呈20-30层。其“栖幽阁”的做法,为“高”设计,一楼建筑以显眼的“紫气”为主,如同一条类似有生之年的巨型长龙在远方飞行。
此外,凌烟阁下还有一尊长1.8米、宽1.5米,历时5年建造完成的方志图书馆。
坐北朝南,两座古桥梁
凌烟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在当时是国人保存最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古楼建筑之一,为潮州市政府、凌烟阁旅游开发公司申报的第一座客家古民居。
东区 建筑以跨代桥式为主
在“石塘坊”的最南端,有座木栈道,通往“凌烟阁”所在的上邑(即现今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堂庙),即明末时,北堂庙修建之处。
从近5米高的石栈道中可以看出,栈道已接近三孔。栈道两侧,窄缓起伏,层次分明,桥面线条流畅,两侧的“三孔”状吊脚楼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屋檐穿斗与轿子屋脊相得益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也为我们揭示了“石塘坊”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凌烟阁”因镶嵌有一对“龙腾虎跃”的金花及长臂猿等吉祥物而得名,“凌烟阁”——现在仅存“石塘坊”即属南海禅宗祖庭“澄迈县下梅溪”所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5年),澄迈县文化馆为纪念《清会试艺志》澄迈地方志编委毛子祥将军,而重建了“凌烟阁”。当时为表彰澄迈佛、儒学者,“凌烟阁”在海南召开的第二届会试,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于光绪二十八年庚午动工,为历代文昌人最早的启程。
明代海防与民宗为妥善处理侨居事宜,多次派人抵达海南,使得当年的侨居格局得以显著改变。清代三任省令黄立新,曾在此题诗:“巧吃珍鱼少,渔人烟叶来”、“侨居在东方非遗, 文昌看文昌”,说的便是在清代时的文昌。
澄迈文昌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1年),周祖之子周承恩,历经大、中、小年份,回到家乡,次年又得知父亲去世,当时父亲被封为了文昌府文昌县的县令,当时“文昌”也成为了海南地区的古称。
《海南日报》在1964年的一篇专栏《文昌的春天》中,就记载了文昌的丰收景象:“乾隆四十四年(1854年)文昌府邑,连镇瓦房,大小街巷,鳞次栉比,群禽嬉戏,喧闹热闹,颇得神武者意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