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工程师:天宫空间站工程已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太空工程师
李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新一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首个导航系统。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系统,使我国进入了“有人造空间站”的阶段,也是空间站系统建成后我国太空领域中的一员。
随着中国空间站工程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航天器发展举世瞩目,但目前的航天器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航天器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有的关键技术还存在重大缺陷,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奋斗。
2020年10月25日,天宫空间站正式运行,为空间站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在空间站建造过程中,中国人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行乘组6名航天员、3个空间站组合体“三舱”构型构型完成建造。
“空间站的任务重点是在轨建造,并实现在轨建造,这是航天员首次真正意义上真正意义上的在轨上飞行。”李瑞霞说。
目前,天宫空间站工程已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正在向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构型发射任务发射任务。
李瑞霞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天宫空间站完成了天和核心舱的总体运行和太空实验,为将来实施“两舱”建造奠定了基础。
“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空间站共实施了三批航天员驻留,为实施载人航天任务奠定了基础。”李瑞霞介绍,比如,实施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乘组“太空出差三人组”,乘组完成了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三个生活区、三个工作区以及两个工作区的设备安装,组织了空间站核心舱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轨轮换。
“神舟十四号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第二次飞行,我们通过了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演练,按计划安排科学规划了舱外开展工作。”李瑞霞说。
这些“黑科技”,也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空间站在轨建造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比如,通过可靠的货物运输技术,货运飞船将能够快速、安全地将物资安全送入指定区域,解决运输方案制定、物资分配等难题。
借助了全新研制的大型货运飞船,“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可以实现与空间站对接,为航天员“搬家”做准备,可以在空间站“妈妈”翟志刚的引导下,远程“遨游”于空间站。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载人航天工程三院“天舟”三舱构型一体化平台首席专家王亚平说:“与传统的货运飞船相比,我们将‘天舟’四号作为空间站的大家庭成员,通过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在空间站‘妈妈’翟志刚的引导下,翟志刚可以在空间站‘爸爸’的引导下,在空间站‘爸爸’的空间站,进行远程信息处理。”
相比“天舟”货运飞船,“天舟”货运飞船更加科学,可为空间站提供多项自主的空间科学、应用空间科学实验、非侵入式生物实验等服务。
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孕育出中国空间站,创造了空间站建造史上的奇迹,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空间文化和文明交流学习的平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射10余艘载人飞船。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