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奇侠?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
赴山海。
梁家辉 摄
近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337位农业科技人员和专家,在广西桂林漓江畔召开了杂交水稻、高粱、马铃薯、中药材、冬小麦5个品种、50多公斤育苗新技术、12万亩新苗田等课题报告会。
“过去每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仅300万亩,这些年新增的700多万亩,是一份巨大的科技进步奖。”全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骥说。
近年来,广西将杂交水稻作为重大战略品种,加快推进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和综合育种,连续6年高质量完成国家年度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任务。
开展“百万亩攻关”
将粮食稳产增产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良种是关键。目前,广西杂交水稻育种体系已形成涵盖水稻、玉米、中成药、杂交稻、双抗等产业链条的全基因组可编辑、育繁推一体化的分子育种体系。
专家介绍,目前,广西杂交水稻品种中玉米、中成药占比达70%以上,另有30%以上品种为二抗、多抗等自主选育品种,每年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在20种以上,杂交水稻年产量超过40万吨。
今年,广西将继续开展杂交水稻“双选”,利用大数据筛选和基础品系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我们将在筛选期采取‘双选’方式,以最高权重从全区共11个育种基地选育212个品种进行联合育种,其中核心育种品种81个,兼育品种13个,以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各类型种植户的多样化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市场应用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到农民种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各地各部门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行动,全力护航。
“十四五”期间,江西“粮”字招牌的发挥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罗成钢介绍,在综合考虑安全和发展的基础上,江西将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农发展。
罗成钢介绍,江西通过加快改种结构、扩大优质专用品种、完善粮价调控机制等方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科技,推进粮食产业链条延伸,建设高产高效、低损低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江西将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以产业为支撑,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推进生产基地与耕地保护,强化粮食生产成本控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推动粮食安全社会化服务向生产端延伸。
“当前,江西正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提升经营效益,强化社会责任,力争202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江西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洪兵表示。
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支撑作用
据悉,江西省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强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全方位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层基础。江西省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组织体系、科学完备的组织体系、专业完整的人才体系、齐全的人才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法律、金融等专业人才“招得来”“留得住”。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