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大战_这套产品是不能被收录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
口水大战
这个话题是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擅长文化输出的人来说,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文化输出了。
虽然互联网、社交、电商等领域在经历了多年的野蛮生长后,现在已经被各家企业视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文化输出”仍然是几乎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在研究的领域。
互联网企业的文化输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它们的服务对象里,又会有哪些文化企业在研究?
小雷也是一样,最近在网络上频繁看到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作品和分享。
虽然很多网友可能对“文化输出”这个词并不了解,但从单个人的角度来看,或许还算是比较了解了。
至于内容提供者,几乎大部分人都是懂中文的。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不懂,但我先说!
简单来说,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外输出的内容,基本都是生产西方文化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外输出的内容,同样也是西方文化在中国所呈现的。
内容生产者就相当于商品,提供给用户看的,是西方文化的产品。
产品的味道也就代表着用户的体验感,内容的更新迭代也就代表着内容的更新迭代。
如果你是一名已经入职的互联网公司职员,但不熟悉互联网公司的中文和使用,你会发现,在你的手机上所下载的内容,大部分来自西方的。
不过这也有一定的原因,国内互联网公司对西方内容的认知普遍比较肤浅,根本上对西方文化并没有深入了解。
再加上部分互联网公司高层对中国文化内容非常不了解,会有产品宣发的时候,会一味地使用“东方”来进行宣传。
而这也可能是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宣传的“罪魁祸首”。
毕竟像某些传统的中国产品,只是运用了西方的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数都是西方产品的翻版。
这一点,在产品宣传上可以看得出来。
不管是小米手机,还是京东、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所推出的产品,都是在西方市场投放。
这么多个国外网站会如何使用这种“东方”内容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来是这些平台并没有很完善的监管,每款产品都是英文字幕,这些英文字幕在制作出来的时候,如果不借助其它的语言进行翻译,这套产品是不能被收录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
这就使得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需要看到国外平台上的产品,考虑到他们的受众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网站是把一些西方流行语、某个特定场景上的语言,以及一些文化符号,融入到产品里面。
从技术上来说,由于中国公司的产品需要通过外国的专业公司,从而独立完成。
二来是这些网站没有太完善的监管制度,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审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属于不被认可的产品。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也都在怀疑,难道是我们的产品不合格?
没有办法,我们的产品在国外是被广泛认可的,在中国有很多消费者。
但我们的产品,可能是在我们传统印象当中比较好的产品。
但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的产品,在海外买回来之后,可能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标准。
我们也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但确实是无法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的。
如果我们给他出一个标准,但又不符合的话,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是没有办法买到我们产品的。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